2021-06-27 21:35:27來源:一起拍電影
廣義上的暑期檔,已經過去了1/3。
按照官方目前對暑期檔所謂6-8月三個月的定義,暑期檔第一個月的表現可以用非常糟糕來形容。不僅僅目前6月18億的票房成績,想對比2019年同期已經落后整整15億,另外目前整個六月沒有一個周五的綜合票房破億,上一次這么差的成績,還是2014年11月。
很多人把六月大盤的凄慘,歸咎于好萊塢大片的缺席,開始怪罪進口片在疫情之后在中國內地的票房號召力越來越不行了。但這是有失偏頗的,雖然縱向對比過去,好萊塢的確在中國逐漸失靈。但是橫向對比國產片,進口片依然擁有目前國產片絕對無法取代的一些優勢,并且這些優勢或許在短期內并不能被超越。
中國電影市場,仍然需要進口片作為重要組成部分。進口片對市場的調劑作用,也應該被重新重視。
雖然但是,進口片依舊強勢
雖然整個6月缺少大量級進口分賬片定檔,但是幾部中小體量進口片,依舊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。
僅以今年端午檔為例,場均人次和上座率最高的影片,就是來自于迪士尼的《黑白魔女庫伊拉》,而這還是端午前一周公映的一部老片。除此之外,無論是新片《比得兔2》,還是已經上映了2-3周的《速度與激情9》《寂靜之地2》《哆啦A夢:伴我同行2》在檔期內的上座率以及場均人次都名列前矛,與其他國產片拉開了距離。
而本周六,即便有多部新片入市,但上座率最高的兩部影片,依然是上映許久的《比得兔2》和《困在時間里的父親》兩部進口片。
之所以進口片往往能夠斬獲整個檔期的上座率或者場均人次的冠軍,一般也是因為國產片往往會排片費用爭取多的排片,因此宣發費用相對較低的進口片,在場次排片上往往不占優勢,因此也促成了上座率數據表現出眾。
近一年多以來,國產冷檔期黑馬正在逐漸消失,幾部突出重圍的黑馬電影基本只誕生在大檔期,例如春節檔的《你好,李煥英》以及五一檔的《懸崖之上》《掃黑決戰》,而像過去幾年的冷檔期黑馬《無問西東》《無名之輩》《老師好》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則徹底消失。
不過進口片,反到成為了冷檔期的絕對統治力,《速度與激情9》雖然口碑票房不如預期,但依舊是去年疫情以來票房最高的冷檔期電影。而第2、3名則也被《哥斯拉大戰金剛》和《信條》等好萊塢分賬片占據。
除此之外,進口動畫電影也是冷檔期的重要組成部分,不僅僅是好萊塢的《心靈奇旅》《瘋狂原始人2》,日本動畫《名偵探柯南》《哆啦A夢》,甚至《數碼寶貝》《你好世界》也都取得了億元體量的票房成績。另外,《人之怒》《黑白魔女庫伊拉》《地獄男爵:血皇后崛起》,甚至《波斯語課》,也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。這些都是復工近一年來內地影市的小驚喜。
平心而論,一兩億甚至七八千萬的票房成績,相比大檔期動輒兩三億,甚至10億+的國產片來說,的確可以說是“小巫見大巫”。但是一個健康的電影市場,依舊需要大量腰部電影的補充。而對于內地影視公司來說,5億+、10億+的進口片越來越少,但市場也需要越來越多5000萬-2億+的項目,來繼續補充市場。而從近一年的市場表現來看,進口片在這一塊做的毫無疑問是比國產片好的。
什么樣的進口片才能在內地賣座?
雖然過去一年不少好萊塢A級大片的票房成績相比以往有著斷崖式的下跌,但這不僅僅是內地觀眾不再喜歡好萊塢了。相對比國產片而言,進口片的宣發預算都相對較低。另外政策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著進口片的內地市場。
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進口黑馬未必是指動輒七八億的影片,5000玩到2億+乃至更高的票房,才是目前市場態勢下我們能夠努力的方向。
當然,從去年到現在,雖然大多數好萊塢電影折戟沉沙,但是還是有幾部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票房成績的。這其中主要有兩類,一種是以《瘋狂原始人2》《心靈奇旅》為代表的高口碑好萊塢動畫電影。不可否認的是,雖然國漫近幾年發展迅速,但是無論是特效制作、敘事能力還是產量上,距離好萊塢頂級動畫依舊擁有不小的差距,而動畫電影又是比較吃檔期紅利的一種類型。因此能夠占據1-2個月動畫空檔期的頂級好萊塢動畫,依舊具有不小的市場號召力。
另一種,則是真正簡單粗暴的好萊塢S級大片。其實無論是《神奇女俠1984》還是《速度與激情9》,過長的片長以及走心的文戲,都是目前好萊塢本土觀眾的喜好。而對于中國觀眾而言,真正直白簡單的故事情節以及簡單粗暴的特效場面,才是符合目前大多數中國內地觀眾的主流審美的。而從去年到今年,目前也只有《哥斯拉大戰金剛》一部好萊塢A級大片做到了,這也讓該片獲得了超出預期的12億票房成績,成為近年來罕見的續集票房提升的好萊塢電影。但現如今這種好萊塢電影只會越來越少,替代的則是《壯志凌云2》《新捉鬼敢死隊》以及《勇敢者游戲》《星球大戰》等歐美流行文化元素較多,對美國人自己有懷舊情懷的電影。
是時候對進口片有序開放了
近一年的多個冷檔期,好萊塢電影的缺乏,并沒有讓同檔期的國產片起勢,也造成了2021年票房大盤冷熱不均現象進一步惡化。
這也讓我們也不得不認識到,目前國產片的成片片源庫存依舊有限,其中優質的國產片,基本都是瞄準春節、暑期、國慶、賀歲,或是清明、五一、端午、中秋等節假日公映,而那些質量水平較低的國產片,無論在哪個檔期,都很難有票房表現。這也導致目前一年中有大量的普通周末被閑置,釀成了檔期的絕對浪費。
如果說在暑期檔結束之前,中國電影市場依舊被計劃經濟所掌控。那在暑期檔結束之后,是時候逐漸對進口片有序開放了。
首先,應該是經典重映影片日常化。去年7月底到8月初,經典重映、復映片短暫的成為了市場的寵兒。而在今年,包括《阿凡達》、《指環王》三部曲、《情書》、《天堂電影院》等影片,也都獲得了公映機會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目前經典重映的規模已久不夠。即便目前市場已經恢復正常,但重映片依舊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同時,不僅僅豆瓣TOP250,仍舊有不少經典影片沒有引進過內地,各家還擁有不少的重映片資源,例如迪士尼的漫威系列以及卡神的《泰坦尼克號》與《復仇者聯盟》系列、華納的《黑客帝國》《霍比特人》以及《黑暗騎士》系列、索尼的《蜘蛛俠》系列、環球的《速度與激情》《侏羅紀》系列以及派拉蒙的《阿甘正傳》以及《變形金剛》系列。讓經典重映片,選擇在進口片比較稀缺的檔期,每周釋放1-2部,均可以對國產片片海進行有效的調控。還可以有效的讓單日大盤5000萬以下的天數減少。
第二,應該逐漸放開好萊塢分賬片宣發限制。過去幾年,因為政策限制,好萊塢分賬片在內地,無論是宣發方式、渠道,還是陣勢,相對比國產片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束縛了。目前無論是定檔時間,還是開預售的“預售窗口期”,好萊塢分賬片相對比國產片依舊具有一定的差距,無法做到真正的自由發揮。不少分賬片短至3-4天的預售窗口期,極大的限制了影片的宣發陣勢。
此外,相對比國產片和批片,分賬片在點映規模上,也被限制的“死死的”,很難進行提前的口碑釋放。種種的宣發限制,也導致了好萊塢分賬片在內地的宣發預算其實并不高。序放開分賬片的宣發渠道和規模,不僅可以給分賬片拓寬一定的受眾,還能讓好萊塢片方在內地投入更多的宣發費用。無論是對于內地影市大盤,還是對于承接外包工作的宣發公司來說,都是一件好事。
最后,也應該簡化買斷批片送審步驟。一般情況下,好萊塢分賬大片都會在至少公映前三個月開始影片的送審程序,這樣或許才能夠讓影片及時完成內容審查+技術審查,以及后續的譯制和配音工作。相對應的,我們也應該盡量簡化買斷批片的審批流程,如果影片不具有所謂的敏感內容的話,盡量把審批流程控制在2個月以內,由此也可以盡快促成批片的定檔和公映,對內地市場的繁榮也會起到積極的影響。
雖然在票房總量上,國產片與進口片已經拉開距離,并且差距未來會越來越大。然而在對中國電影市場的貢獻上,進口片依然發揮著國產片無法取代的作用。而面對進口片,我們也應該擁有著更多的自信,敞開胸懷進一步放開進口片在內地的市場,這也是雙贏。作者 / 坦克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