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6-25 11:18:43來源:重慶晚報
這是瞿女士買來的便宜小物的一小部分
1元磨刀器、5元的塑料假花、6元的手電筒、8.8元的開瓶器……在江志杰家里,這樣的“火巴活貨”還有一大堆。原來,這都是江志杰的老婆在網上搶購的。江志杰說,其實這些物件雖然買得便宜,但大多實用價值不高,閑置率卻超高。老婆看到便宜商品就買買買,這讓江志杰很苦惱。
老婆迷上買幾元小物件
江志杰今年30歲,在一家地產公司上班,家住渝北區奧林匹克花園。在他家里零零散散一堆小物件,有廚房用品、減肥用品、裝飾擺件等。江志杰說,這些都是其老婆的購物“戰績”,價格都很便宜,幾乎都沒超過9.9元。
江志杰說,老婆瞿女士目前全職在家帶娃。2020年底,隨著江志杰的老媽來幫著一起帶娃,瞿女士的空閑時間變多,每天都會花不少時間逛電商平臺。“看到便宜就買買買”的習慣,也是在這個時期里慢慢養成的。從那之后,每過兩三天,他就能從快遞驛站取到一件或幾件瞿女士的快遞,“普遍都是很小一個包裹,拆開看都是她買的這些小物件。”
不少物件一次沒用過
據江志杰觀察發現,這些物件收到之后,閑置率特別高,甚至不乏一次沒用過的——
比如6元買來的手電筒,基本沒有用過,因為現在晚上走到哪里都有路燈,實在遇到要照明的情況,往往也會順手打開手機電筒;比如5元買來的塑料假花,因為看起來實在太假太廉價,已經被江志杰給扔掉了;再比如1元的磨刀器,因為家里的刀都很鋒利,至今丟在柜子里;而8.8元買的開“老干媽”瓶子的開瓶器,老婆和老媽往往徒手就輕松開瓶了,因此仍在等待派上用場的時機。
對于這些物件,瞿女士說自己在買的時候,首先是被其價格所吸引,隨后又在其演示視頻中看到了超高的實用性,再一翻成串的好評,便毫不猶豫地下單了,“過程挺解壓的,等待收快遞的時候,內心還有些期待。”而對于如今閑置率高的情況,瞿女士說,“其實有些東西只是暫時派不上用場,但早晚用得到。”不過,江志杰則認為,老婆不應該這樣一味的“買買買”下去,看似在撿火巴活,閑置就是一種浪費。
七嘴八舌
好像踩坑也不心疼
吳女士(30歲 幼教):我一逛平臺,看到這種小物就想買,也買了不少。但很多東西確實質量不過關,一分錢一分貨吧,我現在還是會多做對比再購買。
劉先生(28歲 測試員):這種東西我看到后,基本會直接略過。因為我登錄購物平臺,都是帶著自己的購物訴求的,不會因為推薦一樣,就去購買。
張女士(26歲 銷售):我也買過不少這樣的東西,看到就忍不住想買,價格便宜嘛,踩坑了也不心疼。何況這當中還是有些物品挺好用的,比如小收納盒。
專家建議
制作統計表直面花費和閑置率
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、英國心理學會特許咨詢心理學家陳志林認為,看到便宜、銷量高的商品就買,也不管是否用得著,這屬于一種“從眾心理”。這同時也是瞿女士作為全職媽媽,發泄心理壓力的一種方法。但如何不被心理因素牽著走,盡可能避免無效購物呢?
陳志林建議江先生給妻子做一張表格,統計一下買來的這些物品、價格、使用頻次、總價等。此后,每當想買一件新物件,便在表格上做出新的統計。當直觀的了解到累積花費、閑置比例后,沖動購買的意愿就會逐漸減少,這和“要攢錢先記賬”是同樣的道理。(記者 王薇)
責任編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