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6-25 10:13:06來源:新民晚報
市民黃女士反映,她在兩個App上各購買了一張海潮音樂節門票,事后才得知一張身份證只能購買一張票。但奇怪的是,先行在“貓眼”上購買的反而是一張廢票。更離譜的是,“貓眼”在其購票10天后沒任何反應,卻到音樂節開場后才發來“系統核實”后的退票短信。
臨開場才知買了廢票
黃女士告訴記者,6月3日19時08分,她使用自己的身份證,在“貓眼”上購買了一張“雙匯抖in國潮季·海潮音樂嘉年華”門票,該票售價799元。之后,有朋友想與她一起去參加音樂會。于是,2分鐘后(19時10分),她在另一售票平臺“票星球”App上,依舊使用自己的身份證又購買了一張門票,價格是699元。黃女士表示,兩次購票時,她都未注意“購票須知”,其中有一條規定“門票對應唯一證件(身份證)”。
6月13日,黃女士和朋友到達位于浦東申迪東路的上海國際音樂村,準備入場。此時她才得知,“該演出為實名制觀演,觀演人需持購票時登記的有效身份證件,入場時進行核驗并進行人臉比對,確認人證一致方可入場。”當時黃女士就傻眼了,她用同一張身份證作登記,購買了兩張票,其中一張可能會有“麻煩”。但讓她意外的是,安保人員查驗后,表示她首先在“貓眼”上購買的票,無購票人信息,也即是“未激活”的廢票!另一張在“票星球”上后買的票反而是有效票。
滯后短信坑了許多人
黃女士說,當時她在現場遇到多名在“貓眼”上購票,因涉及“一證兩(多)票”,而被拒入場的消費者。在一個微信群中,她聽說因上述原因“打道回府”的消費者有100多人。
最終,黃女士一人進場,她的朋友只能怏怏而返。當天14時開場后,14時38分,“貓眼”姍姍來遲給黃女士發送了一條短信,表示“經核實,同一身份證已在多平臺有購票……現為您處理‘貓眼’的退票,票款在3-7個工作日內退回您原支付的賬戶內”。黃小姐還表示,“我購票已經10天了,直到開場‘貓眼’的所謂‘系統核實’才發來退票信息,何其滯后!這導致朋友根本沒時間另行購票。”
對此,有市民提出,如今許多藝術演出(包括這次的海潮音樂節)都是多平臺售票,如果規定“一張身份證只能購買一張門票”,那么相關購票平臺應該互通票務信息,或接入統一的數據交換點,對購票者設置系統甄別和攔截,而且應“即時核實”“即時反饋”。記者聯系了“貓眼”公司。但截至發稿,還未收到任何反饋。(本報記者 陳浩)
責任編輯: